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市委党校 >> 机关党建 >> 党建动态 >> 正文
沂蒙精神,不朽丰碑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1-24】 【作者:/来源:】 【阅读: 次】【关闭窗口】

中共莆田市委党校 莆田市行政学院 副教授 蔡亦敏

有幸得到一个机会,前往临沂参加党性教育现场教学。为赶飞机,起了个大早,而航班也很给力,没有拖延准点到达。

印象中只知道沂蒙是革命老区,甚至不懂临沂古称“琅琊”,但从机场到学校的一路所见都在颠覆原有的认知。瞧瞧这个开放式学校,是不是挺高大上啊哈哈

 

入住的学员公寓楼风景不错,可惜今天雾霾稍微严重一点。不过还是妥妥的湖景房啊!

 

经介绍,才知道人家1995年就在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中率先实现了整体脱贫;2004年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实现GDP过千亿和人均GDP过万,2007生产总值居全国革命老区之首。

今天临沂市获得的国家级称号可也不少: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还曾入选福布斯大陆最佳商业城市。

木有文化果然很可怕,不走出生活的地方难免会成为井底之蛙

 

下午行程第一站——城区金雀山脚下、沂河西岸的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建于1949.4,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陵园南大门——仿明代连九厅式建筑。

 

整个陵园以45米高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为中心。该塔由著名建筑师梁思成先生设计,全石结构,五角灯塔式造型,体现东西方建筑风格的有机结合。

 

其上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是毛主席专门题词。正面刻有山东省人民政府建塔碑文,两边分别镌刻着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粟裕将军的骨灰撒放在纪念塔东南方向。

 

除了粟裕将军,陵园内还有罗炳辉、王麓水、刘炎、张元寿、陈明、汉斯•希伯等著名烈士墓。

陈明是福建人,讲解员特地讲述了陈明和他的夫人辛瑞是如何牺牲的。触动心弦,感人至深。

 

宫殿式的烈士纪念堂,堂内有展示烈士事迹的大型浮雕,以及镌刻着62576位烈士英名的石碑。

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无声叙述着这片土地上曾经的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也带给后人强烈的震撼。信仰的力量该铭记和追忆,更应该发扬和传承。

 

革命烈士功高及天,光照千秋!

 

战争的硝烟已然散去,园内的玉带河依然自东而西,潺潺流淌。

 

银杏金黄,枫叶如火。烈士们长眠于这个环境优美、整洁肃穆的陵园之中,见证他们曾经为之奋斗的理想正在慢慢地变成现实。而对我们而言,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做好自己的本职,或许就是对英烈的告慰吧!

 

位于银雀山路与沂州路交会处的沂蒙革命纪念馆,是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的提升工程。

 

沂蒙是著名革命老区,当年根据地420万人口,21.4万人参军参战,120万人次拥军支前,10.5万烈士献出宝贵生命……

 

在艰苦卓绝的战争中,这里涌现了抗日楷模村、红嫂、沂蒙母亲、沂蒙六姐妹、争先推车送给养等一大批英模人物和先进群体。

沂蒙苍苍,沂水茫茫。英雄虽然渐渐离去,但根值于这片浸染烈士鲜血热土上的沂蒙精神,却永远是神州大地上不朽的丰碑!

 

第二天,我们一起去感受沂蒙精神在农村、在当代的体现和展示。

上午的目的地——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对兰陵我原本一无所知,只听说过“兰陵王”

到了公园,得知它规划占地2万亩,是山东省唯一被命名为国家农业公园的生态农业旅游园。它不同于城市公园,也区别于一般农家乐,而是一种新型旅游形式。这个农业公园尝试把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结合,融入人文历史、农耕文明,展示兰陵县作为“中国蔬菜之乡”的风采。

 

中华兰花馆里的兰花品种繁多、造型各异。要是我那些爱花的同学闺密在,那肯定是“人比花娇”啊哈哈

 

锦绣兰陵展馆,以兰陵行政版图为依托,结合国家战略,展示美丽的兰陵大地。

 

华夏菜园占地1.2万平方米,展示国际上最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和物联网技术。

 

各种“奇怪”的蔬菜,200公斤的大南瓜,你们都见过吗

 

下午的第一个现场教学点,是今年七一正式开馆的临沂商城展览馆,也是感受沂蒙精神的一个新去处。

 

展览馆用图片、影视、实物、雕塑、场景复原等,展示商城五代市场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一个具有鲜明沂蒙特色的党性教育基地。

对比我们的商城发展,不免感慨万分啊!

 

第二个教学点——临沂市规划展览馆,位于临沂市北城新区,城市中轴线南部,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利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技术,展示文之脉、水之胜、商之兴、城之美的“大美临沂”。

 

第三天,我们沿着历史足迹,赴山东“小延安”、沂蒙精神重要发源地——沂南县,参观沂蒙红嫂纪念馆,探寻沂蒙精神到底从哪里来。

都说战争让女人走开,然而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沂蒙妇女积极拥军支前,舍生忘死,以柔弱之躯担负起了国家兴亡。她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沂蒙红嫂。

 

除了乳汁救伤员的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肩抗火线桥的李桂芳、拥军支前英雄群体沂蒙六姐妹,还有许许多多的沂蒙红嫂。她们缝军衣、做军鞋、烙煎饼、传情报、抬担架……

据统计,在抗战时期,沂蒙地区超过5.5万名妇女参加了瓦解日伪军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她们更是几乎承担了全部的战争后勤工作。

 

就是在团瓢这样沂蒙山区过去常见的简易住房中,在低矮的茅草屋里,红嫂们不知道救助了多少伤病员,养育了多少革命烈士后代。

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沂蒙人民无怨无悔,参与革命,支援革命。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拿小米供养了革命,又用小推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沂蒙红嫂和沂蒙人民,用实际行动,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最精彩、最壮观、最感人的篇章!

 

第四天的安排同样是感受沂蒙精神的经典红色线路。

费县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是依托“大青山胜利突围战遗址”打造的红色旅游景区。

 

1941.10,日军调集5.3万余兵力,形成对沂蒙山区“铁壁合围”的“大扫荡”。大青山突围战就是在此期间山东沂蒙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扫荡的一次著名战斗,也是抗战时期山东敌后战场一次极为惨烈的战斗。

11.30,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等近6000人陷入日军五千兵力清剿圈,这6000人中大都是非战斗人员,只有抗大一分校第三第五大队是军事大队,但他们大部分赤手空拳,仅有几百条破旧步枪,弹药严重不足,甚至连刺刀都没有。危急时刻,就是这些学员在校长周纯全指挥下浴血奋战,誓死杀敌,用血肉之躯生生冲出一条突围狭路,以伤亡近千人换取了4000多人大部队的胜利突围。

血战后的大青山战场,军政人员和学员的尸体漫山遍野,说这是一片血染的土地一点也不为过。

 

青山巍巍埋忠骨,碧水悠悠寄哀思。参观展览馆,仿佛看到了那场悲壮激烈的战斗,其中陈列的一个个故事和场景,让人今天读之,仍然热泪盈眶。沂蒙人民舍生忘死,军民一心,筑成了抗日战争的铜墙铁壁,谱写了震撼人心的篇章。

 

最后一个现场教学点是孟良崮战役纪念馆,该馆位于蒙阴、沂南交界处,是1984年为纪念著名的孟良崮战役而建的。

 

1947.5,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浴血奋战,于孟良崮一举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74师及援军一部共3.2万余人,击毙74师师长张灵甫。这场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彻底扭转了山东乃至全国战局,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将领首级”。孟良崮因此名扬天下。

纪念馆前有陈毅和粟裕将军侍马而立的大型花岗岩雕塑,底座花岗岩上镌刻着陈毅元帅的《孟良崮战役》长诗。

 

纪念馆后是烈士墓地,正中是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其后是烈士塔,塔身镌刻着在战役中牺牲的2800多名烈士姓名。

 

还有许多不知道姓名的无名烈士,他们的遗骨也静静掩埋在这里。

在这场战役中,沂蒙人民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在前面冲锋陷阵的是华东野战军,紧跟在部队后面的就是老百姓组成的担架队。迟浩田上将曾说,孟良崮战役取得了巨大胜利,这和沂蒙人民的倾力支援是分不开的。

陈毅元帅也曾深情感叹:“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短短几天的沂蒙精神现场教学,带来的是心灵的震撼、灵魂的洗礼。无数人的牺牲和奋斗才换来国家独立民族复兴,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什么私利不能抛弃?

几天的现场教学,带来的还有深刻的感触和深入的思考。我们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靠的是什么?是信仰的力量,是人民的力量。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是胜利的源泉。

沂蒙精神,正是人民力量的体现,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典范。沂蒙精神——神州大地上不朽的丰碑!

供稿:蔡亦敏

编辑:林仲仙



版权所有:中共莆田市委党校 文化教育 大学院校 闽ICP备15011116号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梅园西路 总机:0594-2695292

闽公网安备 35030002001043号